在第 56 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宣传周期间,江苏省环境地质调查大队联合多家单位,以“科普多维行 点亮地球日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,涵盖科普进校园、进社区、研学交流等多种形式,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、事企职工参与,形成南北联动、老少同乐的立体化科普格局,为公众献上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地球保护盛宴。
科普研学:地质魅力趣体验 打造沉浸式研学课堂
在环境地质队主阵地,由省地质局团委筹备工作组主办、环境地质队承办,以“‘地’造童趣,‘质’慧科普”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精彩上演。地质实验室里,来自15组家庭的孩子们学习水、土相关知识,亲手操作“水”实验,奇妙的实验现象让他们惊叹连连;在地质仪器体验区,无人机、地质全站仪等专业设备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,在地质队员的帮助下,他们亲手操作,感受地质工作的独特魅力;在创意工坊中,亲子携手绘制地质涂鸦,用彩笔描绘心中的地质世界,制作专属地质元素冰箱贴、徽章,现场充满温馨欢乐;知识竞答环节,孩子们踊跃抢答,积极分享活动收获。“今天我学到了好多地质知识,我以后要当一名地质学家,去发现更多的地球秘密!”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,还将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”“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念深植于孩子们心中,为他们搭建起亲近自然、了解地质科学的桥梁。
科普交流:共促地质科技发展 构建地学科普新范式
在南通,南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环境地质队、省地工勘院联合举办“江海智探・2025 南通地质科技创享日”活动,40余组家庭见证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地质科技碰撞。通过五山地区地质灾害展板、浅层地热能模型等展示,直观呈现南通地质家底;矿物化石观察、岩芯样本解析揭开浅层地热能的可持续利用密码;无人机编队演示、无人船水域探测展现“空天地海”立体勘探技术。科普讲堂上,专家以太湖流域生态地质项目为案例,讲述环境地质工作者布设观测场、采集数据的科研故事,让孩子们在互动实验中感悟“科技守护蓝色星球”的力量。此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,促使他们纷纷分享保护地球家园的活动感受;也让家长对城市和地质工作有了新认识,更加意识到作为从事自然资源工作的一分子,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。
科普进校园:多维联动效应 全域科普激活环保基因
环境地质队携手省地热能源学会、省地质学会、省地震学会、省地球物理学会等走进三牌楼小学、南京市滨江中学、南京市第三中学,为600余名孩子举办了“守护蓝色星球:科技让地球更美好”专题科普课堂。讲座结合工作实际,介绍了队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现场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,并着重介绍了水土保持领域的前沿科技技术,展示了科技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的强大力量。地质工作者们不畏艰辛、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,以及为守护地球生态环境付出的努力,感染着每一位学生,激励同学们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,在心中种下了科技环保的种子。
科普进社区:科普与关怀同行 惠民与银发价值双重释放
环境地质队不仅把科普的目光投向了孩子,更投向了老人,在南京市安德门社区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专家来掌眼 鉴宝进社区”活动有序开展。大队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优势,不断推进银发人才库专家充实地质科普队伍,邀请省珠宝奇石评估专家深入社区,为居民鉴宝。他们凭借专业知识解读藏品背后的地质密码,实现科普惠民与银发价值的双重释放。
在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工房街社区,大队则聚焦地域特色,开展了“仰望同一片蓝天 守护同一座家园”专题科普。针对南通地区特有的地质环境特点,活动重点科普了地下水保护、土壤污染防治等知识,引导居民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。
此次系列活动历时一周,累计吸引800余人次参与。从青少年科创思维启蒙到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提升,从传统地质技艺展示到现代科技手段应用,环境地质队构建起“科普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网络”的全方位矩阵。未来,环境地质队将持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,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,凝聚全社会珍爱地球、守护自然的强大合力。(环境地质队科普中心 黄炜雯)

